自今年开春以来,全国的疫情出现重点暴发和多点散发的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给中药材市场正常交易带来了新的考验。自去年以来多数利好涨价的品种无法正常交易变现,而岀现消极因素,价格都有所松动。如在2021年3月份中药材天地网对365种常用中药材涨跌监测上涨品种多达127个品种中,现在有一部分都出现了稳中有降。如桔梗、三七、太子参等大宗类品种。
未来,低价品种更可能行情先出现反弹。如当归、党参、猪苓等。很多平价药材面临产新的压力,价格将出现下滑的趋势。能否保持市场的正常发展和良性循环,还要取决于全国疫情防控成果,更需防范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通胀压力下的市场价格会持续走高吗?
会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些因野生资源减少或家种产能下降导致供求矛盾凸显的品种和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品种都会保持强劲的涨价势头。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以及粮油价格等多方物价水平的提高,必将进一步助推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
而在疫情背景的影响下,中药材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客观需求的有力支撑,中医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必将迎来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中药材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对中药发展的重视,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必然会迎来他的良好发展时机。在这中药万物普涨的时代,需逐步提高药材的品质,把握好各种检测指标。以2020年版的《中国药典》检测标准对比显示:
在2015版药典中仅对人参、甘草、黄芪等几个品种规定了9-2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但在2020版药典中,对重金属、禁用农药通用要求涉及药典收载的植物类药材标准有544个,要求33种禁用农药不得检出。
很多企业在产地一些道地药材集贸市场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农残不能立马检测出来。所以客观存在有很多不能达标的中药材品种在市场、产地、企业间流通,需引起药界的高度重视。
药材市场必然会逐步适应新版《中国药典》标准,并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两极分化。
在后疫情时代中药材必会延续它的涨价周期。不讲质量盲目跟风会带来中药材行情高位泡沫的风险。然而中药材基地科学规范建设,规模化管理已成为原料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表评论
维护网络环境文明,请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
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